餐廳人力荒下的新選擇:兼職+零工雙策略
餐飲業缺工問題嚴重,兼職與零工人力成為關鍵解方。本文解析餐廳如何建立穩定兼職團隊、善用即時零工平台(FastJobs、FastGig),打造彈性人力系統,解決人手不足並支撐營運成長。

來自 Oddle 創辦人兼執行長 Jonathan Lim 的一封信
最近餐飲圈最常被提起的話題,不是菜單,不是租金,而是——「人手真的很難找。」
無論是老字號餐廳、快速成長的咖啡館,還是連鎖品牌,大家都在煩惱同一件事:人力。
為了更深入探討,我和 FastCo(旗下有 FastJobs 與 FastGig)創辦人兼執行長 Julian Tan 深聊了一次。從兼職工讀到零工平台,從人力配置到未來趨勢,這篇文章就是那次對話的精華。
🧠 為什麼需要兼職人力?
餐廳本質上就是一個 市場需求忽高忽低的生意:
- 週一中午很冷清,週五晚上爆滿
- 週末客滿,平日參差不齊
- 下雨人潮減少,連假活動又瞬間暴增
問題是:正職人數是固定的。
- 請太多人,淡季就虧損
- 請太少人,尖峰就崩潰
這就是兼職存在的原因:它讓餐廳能根據需求,靈活調整人力。
🔄 餐廳老闆的惡性循環
多數餐廳都遇過:
- 招了幾個兼職
- 工時給不穩定
- 他們就不來了
- 真正需要時,發現人不在
- 只好再急著徵人 → 循環重演
因為:
- 老闆要彈性
- 兼職卻要穩定
需求永遠對不起來。
🔥 為什麼現在更難找人?
因為現在的打工選擇更多:
- 外送員
- 電商倉儲
- TikTok / 直播帶貨
- 活動臨演
- 辦公室工讀(有冷氣)
而且薪水差不多、工時彈性更高、工作壓力更小。
結果不是沒人打工,而是 人流跑去別的產業了。
⚙️ 管理兼職比較好的餐廳,怎麼做?
- 建立小而穩的團隊
- 班表有預測性
- 保持聯繫
- 多工培訓
- 承認還是不夠
👷♀️ 零兼職人員力的崛起
Julian 分享了一個關鍵觀察:
現在有一群人,根本不想找正職,因為生活狀況不允許。
- 全職媽媽:只能在小孩上學時工作
- 大學生:要配合課表
- 退休族:只想偶爾找點事做
這些人不是不願意承諾,而是需要「工作配合生活」。
這就是 FastGig 的定位:
- 餐廳不用徵人,只要發一個「班次」
- 平台直接媒合可上工的兼職人員
- 沒有長期合約、不用面試、不用重複行政流程
它不是取代你自己的兼職團隊,而是 補洞的安全網。
🐘 老闆最怕的:品質怎麼控?
很多人擔心:
「隨機派來的人,能用嗎?」
但這其實是雙向的:
- 餐廳會評分兼職人員
- 兼職人員也會評分餐廳
久而久之:
- 高評價兼職人員 → 有更多班可接
- 高評價餐廳 → 找到更好的兼職人員
- 壞經驗 → 被淘汰
平台必須維持信任,才有人持續用,所以品質是 可控的。
👀 兼職人員真正想要的
Julian 提到:
現在的兼職,不想綁死在單一餐廳。
就像餐廳想要「人才池」一樣,兼職人員也想要「老闆池」。
- 兼職人員會挑對自己友善、付款快的餐廳
- 會避開評價差、規則不清楚的餐廳
- 他們其實也在經營「自己喜歡的客戶名單」
這讓市場更透明,變成雙向的選擇。
🧭 新的餐廳人力配置公式
組合 | 目的 | 適用時機 |
---|---|---|
自家兼職池 | 穩定執行 | 固定班次、基本運營 |
即時零工 | 應急彈性 | 臨時缺人、週末、快閃活動 |
FastJobs | 長期徵才 | 建立並擴大內部兼職團隊 |
FastGig | 快速補位 | 跳過招募流程,解決短期需求 |
重點不是選哪一個,而是 搭配使用。
🚀 最後的話:沒有好人手,就沒有成長
餐廳要成長 → 要能服務更多客人
要能服務更多客人 → 就要有人力支撐
- 沒人手,餐就上不了
- 上不了餐,就接不到單
- 接不到單,再好的菜也沒用
👉 人力不是後端問題,而是前端成長的基礎。
打造系統、尊重兼職人員,讓自己有多種選擇,才是現在餐廳能贏的關鍵。
— Jonathan Lim
Oddle 創辦人兼執行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