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曝光到走進店:顧客的「餐廳決策流程」已經完全改變了
現在的顧客不再用 Google 直接找餐廳,而是先在 TikTok、IG、小紅書、Threads 滑到你的內容後,再到 Google Maps 看評價,最後才決定訂位或線上點餐。餐廳要成長,關鍵不是爆紅,而是做到「被看見、被相信、好下決定」。本文拆解顧客的新決策流程,教你如何提升曝光、評論與訂位轉換率。

來自 Oddle 創辦人 & CEO Jonathan Lim
上週末,我和朋友一起選餐廳吃晚餐。
明明選擇很多,但決策過程讓我重新看見一件事:
每一個顧客,都會經歷同一條路:看到 → 決定 → 下單。
1. 被看見:有目的 & 無目的的搜尋
顧客被你看見有兩種情況:
✅ 有目的(Intentional)
顧客本來就想找餐廳,會主動搜尋:
「信義區 餐廳推薦」、「台北新開幕餐廳」、「約會餐廳 氛圍好」
以前他們用 Google,現在很多年輕人,直接在 TikTok / 小紅書 / Threads 搜尋,同樣的字詞,但是他們想看的是:
- 食物好不好拍
- 氛圍合不合
- 感覺值不值得去
不管是 Google 地圖 或 這些自媒體 搜尋,你的被搜尋能力(曝光),決定你能不能被看到。
✅ 無目的(Non-intentional)
顧客沒想吃什麼,只是在滑:
- IG Reels
- TikTok
- 小紅書
- Threads
他們只是滑,但畫面一直滑到你的店:
- 出現在演算法
- 被創作者 Tag
- 被朋友分享
曝光的次數,累積熟悉感。
餐廳要的不是一次爆紅,而是 一直被看見。
2. 主動「佈局」被看見,不是等別人找到你
邀請 KOL、創作者來試吃,就是在打造「滑到你」的系統。
每一支影片、每一個創作者內容,都在累積 你的搜尋權重 & 心智佔有率。
最會曝光的餐廳,不是最幸運。
3. 做決定:Google Maps 決勝負
被看到後,顧客下一步一定會做一件事:
打開 Google Maps 看評論。
即使他是在 TikTok 發現的店,也會跑去 Google 看評價。
顧客可以接受:
- 排隊
- 餐廳很忙
- 人很多
但不能接受:
- 「難吃」
- 「很普通」
- 「超雷」
評論不是虛榮,是轉換率。
好的評論 → 把 “想試試看” 變成 “走吧現在去”
4. 下單或訂位:把興趣變收入
多數餐廳輸在這一步:
「我有興趣」,但 沒有立刻行動的入口。
- 找不到訂位
- 外送不知道怎麼點
- 菜單看不懂、流程複雜
顧客就滑掉了。
所以你需要:
- ✅ 好用的線上訂位(能立刻確認)
- ✅ 清楚的線上外送入口
不要讓顧客回去想,給他直接行動的按鈕。
「想吃」→「吃到了」之間,只差你有沒有準備好入口。
結論:最會賣的餐廳,不是最好吃的,是最「容易被下決定」的
消費者現在的決策旅程是:
滑到你 → 搜尋你 → 評價確認 → 一鍵下單或訂位
只要做到:
| 目標 | 重點 |
|---|---|
| 能被看到 | IG、TikTok、小紅書、內容、創作者曝光 |
| 被相信 | Google Maps 評價 |
| 能行動 | 清楚的訂位 & 外送入口 |
就能讓顧客從「看到你」→「走進來」→「變常客」。
👀 你的餐廳目前的線上能見度如何?
免費檢測一次就知道:
👉 BrandCheck 餐廳能見度健檢 免費報告
🇹🇼 https://brandcheck.oddle.me/tw
🇸🇬 https://brandcheck.oddle.me/sg
🇲🇾 https://brandcheck.oddle.me/m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