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人生總是繞一圈——從餐飲老闆到 Oddle,再到與麥當勞新加坡董事總經理的重逢

Oddle 創辦人 Jonathan Lim 與麥當勞新加坡董事總經理兼餐飲協會會長 Benjamin Boh 的對話,分享從小餐廳經驗到跨國品牌的經營心法。談到餐廳如何降低流失率、提升顧客回流,以及用系統化思維打造更有韌性的營收模式,給台灣餐廳老闆的真實啟發。

Sep 11, 2025
6 minit bacaan
人生總是繞一圈——從餐飲老闆到 Oddle,再到與麥當勞新加坡董事總經理的重逢

來自 Oddle 創辦人兼執行長 Jonathan Lim 的一封信

有時候,一件小事會讓你意識到自己走了多遠,也提醒你這世界其實很小。

幾週前,我收到一則訊息,讓我停下腳步。

寄信的人是 Benjamin Boh——麥當勞新加坡董事總經理,同時也是剛上任的 新加坡餐飲協會(RAS)會長

他說他默默追蹤我們的 Tabletalk 已經有一段時間了。

內容讓他思考,他欣賞裡面的誠懇、清楚,以及我們用最根本的方式來談餐廳成長。

這是一個每天帶領團隊、每小時服務數千名顧客的人,但他主動找上我,不是要談「規模」,而是要談「基本功」。


分享一段個人回憶

聊天過程中,我腦中突然閃過一個畫面。

在 Oddle 還沒成立之前,我曾經經營一家叫 The Lawn 的沙拉輕食店,開在 Biopolis。

平日中午固定有一群忠實客人:科學家、研究人員、上班族,想吃點新鮮又有飽足感的東西。

但真正的秘密武器是:企業外送

會議、培訓、辦公室聚餐,我們送出過無數便當。

當時能把外送做得很好的,只有大品牌:麥當勞、肯德基、必勝客

我看著 McDelivery,就在想:為什麼沒有一套系統能幫獨立餐廳做到這件事?

當時找系統商詢價,對方開了 30 萬美金的開發費用

我差點笑出來,對小餐廳來說完全不可能。

所以我自己動手做。

這就是 Oddle 的起點。

更有趣的是:Ben 的前辦公室——麥當勞亞太總部——就在我店對面的 Metropolis。

他還告訴我,他以前常常來吃。

也許我們真的擦身而過好多次:他是客人,我是店主。

幾年後,我們坐下來談的,卻是怎麼讓餐廳更穩健地經營。


麥當勞成功背後的紀律

在我們的對話裡,最讓我驚訝的,是麥當勞的紀律

不是只有品牌或菜單,而是整個營運思維。

他們不是以「天」來思考,而是以 時段(daypart)

Blog post image

每個時段都被當作獨立的事業單位:

  • 早餐有早餐的定位
  • 午餐有午餐的需求
  • 晚餐、宵夜都有不同策略

同一間廚房、同一批人馬、同樣設備,

但定位、行銷、促銷都依時段調整。

目標很單純:

不是每個時段都要爆滿,但每個時段都必須賺錢。

這不是偶然,而是靠系統把營運和需求緊密對接,精準到小時。


共同的擔憂:餐廳流失率太高

最讓我驚訝的不是他欣賞 Tabletalk,而是我們都認同一個問題:餐飲業的流失率太高

Ben 在 Business Times 的訪問裡說:

「新加坡餐飲業,不管是店家還是人力的流失率,都太高了,這不可持續。 我們需要更長遠的解方,要留住顧客、控制成本、用紀律經營,像喜茶、蜜雪冰城那樣。」

我們在 Oddle 看到的情況一模一樣:

  • 新客很多,但回客率極低
  • 曝光做了,卻沒有後續跟進
  • 幾乎沒有顧客資料庫
  • 不追蹤誰回來、什麼時候回來、為什麼回來
  • 忠誠計畫只流於「點數」形式,沒有實際留客效果

餐廳失敗,不是因為缺乏熱情,而是因為只憑直覺在成長,卻沒有系統當後盾


打造獲利餐廳,必備的六個重點

我們最後整理出一個框架,這些是不可或缺的:

Blog post image

1️⃣ 做曝光,但要有策略

不是亂參加活動,而是要在 Google、在地搜尋、社群裡被穩定看見。

2️⃣ 把每位顧客留下來

不只是結帳的人。用 QR code、線上點餐等工具,把所有來店顧客資料都收進資料庫。

3️⃣ 設計回流機制

收據上印回訪券、用餐後三小時後發送體驗調查、好評請顧客留言、提醒未使用的優惠券。

靠自動化,讓顧客「忘不了你」。

4️⃣ 看懂時段獲利

不能只靠週末賺錢。追蹤每小時的人流,補強冷時段。

5️⃣ 放大固定成本效益

租金、人力都是固定的。每多賺一塊錢,就能分攤成本,提升獲利率。

6️⃣ 靠系統,不靠運氣

直覺能開店,但要成長必須靠系統。

行銷、營運、菜單、顧客互動,都要能複製、可預測。


為什麼這段對話讓我很有感

我創辦 Oddle,本來只是為了解決自己餐廳的痛點,

沒想到最後和麥當勞亞太前區總裁,聊的卻是一樣的結論:留客系統、每小時獲利、紀律經營。

這讓我更確定一件事:不管你多大,基本功永遠不會變。

成功的餐廳,都懂得:

  • 看懂數字代表的意義
  • 紀錄顧客資料,認識顧客輪廓
  • 持續聯絡,讓顧客願意再回來

不論你有一家店,還是一千家店,這些都是一樣的。


最後的提醒

對餐廳老闆我想說:

✅ 你不需要是麥當勞,才能用麥當勞的思維經營。

✅ 規模小反而是優勢:沒有包袱、沒有繁文縟節,可以快速嘗試。

✅ 你不需要花三百萬打造系統,但你需要一套能運作的系統

✅ 在追求更多客人之前,先確保顧客會回來。

✅ 你不用孤軍奮戰,有系統就能幫你自動化。

只要方法正確:

  • 每個時段都能賺錢
  • 每位顧客都能被記住
  • 每次來訪都能帶來下一次

如果麥當勞做得到,

你當然也可以。

👉 [免費預約諮詢 →] https://oddle.me/tw/demo

Jonathan Lim

Oddle 創辦人暨執行長